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(记者李恒)2023年7月24日至30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“科学健身助力老年健康”。随着年龄增长,骨量会逐渐减少,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也会增加。多位医学专家提示,老年群体应重视骨密度筛查,定期体检,改善生活方式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66岁的崔先生在过去2年里发生2次骨折,平时也经常背痛、乏力,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才发现患有骨质疏松;72岁的陈女士总会出现肌肉酸痛,自打退休后身高也越来越矮了,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患有骨质疏松……
“与心血管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相比,骨骼健康问题易被忽视。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、主任医师林剑浩说,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。随着年龄增长,“硬骨头”也有变脆的一天,人体激素分泌水平降低,影响钙代谢和钙质吸收,造成骨量减少、骨骼脆性增加。
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研究员宋纯理介绍,很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。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阶段,会出现腰背疼痛、身材变矮、驼背或全身骨痛,并可伴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。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受到外伤,极易发生骨折,老年患者还易引发或加重多种并发症。
“骨骼不单是一个支撑器官、储存钙磷的器官,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,与很多器官系统的代谢都有关系,健康骨骼是健康生命的支撑。”宋纯理说,老龄化、女性绝经、脆性骨折史、不健康生活方式、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等都会导致骨质疏松。
如何防治骨质疏松?多位专业人士表示,骨质疏松是人体正常衰老的表现,可防可控,不必过于恐惧,但也不能轻视。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骨骼的第一责任人,要加强营养、均衡膳食、戒烟限酒、避免跌倒、规律运动,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。同时,建议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,切忌盲目补钙,要谨遵医嘱,结合自身情况对症下药。
来源:新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