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是城市的血脉。新中国成立70年来,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伴随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,我县道路交通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今天的“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——我和我的祖国”专栏,就让我们在时代脉搏中,感受大厂的道路通、百业兴。
今年50岁的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立军是一位老交通人,从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,一直坚守在交通建设一线,是我县这些年来道路交通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。李立军回忆道,听交通局的老同志讲,六十年代,全县最好的道路也就是几条五六米宽的砂石路,到了七十年代初,才开始修建沥青路。
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立军说:“我上班的时候,全县只有几条主要道路是沥青路,但里程短、等级低,路面也窄;两侧也没有路灯和景观绿化,全都是野地。”
历届县委、县政府始终坚持下好交通这招经济发展的“先手棋”,不断加大投入力度,持续改造提升路网,经过不懈努力,逐步构建起“大框架、大循环、大互通”的交通路网体系,特别是四通八达、设施一流、景色优美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,显著拉大了城市框架,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空间。
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立军说:“目前,我县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共33.11公里。高速公路一条:即首都环线高速6.5公里;国道1条,G102京哈公路6公里;省道2条,S271大香公路13.27公里;京秦高速大厂连接线,长度7.34公里。国省干线公路这些年经过改扩建,全部建设成高标准的市政路,路灯、市政管线、人行道、绿化景观等市政功能齐全。每天进行清扫、保洁、洒水降尘,采取以机械化为主人工为辅的市政化养护方式,能够保证风、雨、雾、雪、霾、冰等恶劣天气安全畅通。”
随着全县道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,农村道路也是越修越好、越修越宽,群众出行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,有力带动了农村发展、乡村振兴。在陈府镇东杨辛庄村的果蔬休闲采摘特色产业基地,每到瓜果飘香季,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,旅游收入撑鼓了村民的“钱袋子”,这主要得益于美丽乡村旅游环线的建设和吴马路、双马路等农村道路的拓宽改造。
陈府镇东杨辛庄村村民王萍告诉记者,村里村外的路面都硬化了、道路也变宽了,出门就是干净、平整的道路,改变了村民们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脚泥”的出行状况。同时,吸引了大量北京及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,给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效益。现在,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都回到了村里来发展。
高起点设计、高标准建设,全力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创建,近十年来,我县先后实施了,覆盖全县、覆盖全部镇、村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,形成了路网互通、等级提升、功能完善的城乡道路网络体系。
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立军说:“目前,我县农村公路共有379条,总里程518.7公里。包括县道3条,共计33.7公里,乡道5条,共计32.9公里,村道347条,共计419.4公里,园区道路24条,32.7公里。县、乡、村道全部为四级以上等级公路,硬化铺装率为100%,被评为'四好农村路省示范县'。”
随着城乡路网体系的不断完善,我县城市交通及公交一体化建设也在同步推进。2014年以来,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陈府汽车站和潮白公交站,开通了县域6路公交,辐射全县5个镇、105个行政村,沿途设立停靠站点412个、站亭70个,实现与北京公交816、817、822、910、快速专线47和133公交线路车辆及长短途客运班车的无缝对接运营。
农村群众杨友宽告诉记者,公交车通到村口,出门、赶集、串亲戚,抬腿就上车,别提多方便了!65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免费乘坐公交车,真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。
交通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,不仅让农村群众尽享便利和实惠,县城居民同样是受益者。
县城居民胡国庆说:“以前我们上班,基本上是骑自行车或者开车,现在可以乘坐免费的环城公交车,方便又环保。而且,去北京也更加方便了。”
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,在交通强国发展方向的引领下,全县上下将继续砥砺奋进,铺就通途大道,畅通血脉循环,谱写交通大发展的新篇章!